瓢鸡肉质极为鲜美,营养价值也很丰富,曾一度卖到200元一公斤,但现在数量仅存近千只,十分稀有,目前瓢鸡已被列为濒危禽畜品种保护名录当中。早在2006年,普洱市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发现瓢鸡这一新品种,主要分布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,另外,在毗邻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也有少量分布。当时认定瓢鸡为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,不过当年存栏仅201羽,面临灭绝的可能。
之所以说瓢鸡是一个新品种,因为从外表看,瓢鸡与普通土鸡最大区别就是没有尾巴。从解剖来看,瓢鸡与其他鸡相比,无尾椎骨、尾棕骨、尾羽、镰羽、尾脂腺,通俗讲,就是瓢鸡并没有鸡翘。
瓢鸡体型小而紧凑,尾部羽毛下垂,喙短粗,有黑、黄青、铁灰等色,胫多呈黑色,少数为黄色。少数个体为翻毛鸡、绒毛鸡、裸鸡、毛脚鸡。公鸡冠大,厚而直立,羽毛颜色有赤红色、黑白花、全白三种,富有光泽。母鸡冠小而薄,羽毛有黄麻花、黑麻花、黑白花、全黑、全白、灰白等色。
近些年来,当地政府以林地资源为依托,以市场为导向,以科技为支撑,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瓢鸡进行合理养殖,形成“山上种树—林下养畜禽—畜禽粪肥地—林畜发展”的立体林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,促进瓢鸡林下经济向集约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。